滨州医学院:打好“五强化”组合拳 提升研究生课程思政实效|独家焦点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7月5日讯 滨州医学院持续贯彻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聚焦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打好强化顶层设计、强化联动协同、强化党建引领、强化能力培训、强化研学共同体“五强化”组合拳,持续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资料图)

强化顶层设计 完善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机制

学校出台全面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为课程思政建设第一责任人,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研究生处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学院落实推进、自身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突出“德医融合、仁爱育人”,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课程体系、教育教学体系改革,整体推进,动态调整。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在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教学过程管理和课程质量评价等环节落实思政要求。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使科学知识与思政元素交叉融合,促进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实现培养德才兼备高层次人才的目标。

滨州医学院研究生德育导师聘任仪式

强化联动协同 搭建研究生课程思政新平台

学校探索实施研究生课程思政“1+1”共建模式,搭建14个共建基地平台,选派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与各研究生教学单位结成一对一协作体,共同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精准进行课程思政指导,实现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各类研究生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共同发展的协同效应。自平台建立以来,共开展一对一专项辅导50余次,征集教学设计案例300余个,通过精心设计使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充分融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建立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依托数字化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和课程思政精品课程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建立网上在线课程19门,3门课程获评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5门课程立项校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滨州医学院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1+1”共建平台启动仪式

强化党建引领 提升教师思政育人新境界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思政工作,各学院建立“学院+教研室+教师党支部+教师”四位一体协同推进组织体系,发挥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作用,将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支部活动的重要内容;组织教师队伍开展“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等一系列革命传统教育研学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重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教育教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立德垂范,自觉坚守师德红线和人格底线,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大先生”。

组织研究生导师参观北京大学

强化能力培训 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水平

学校注重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训和引导,举办研究生任课教师首届课程思政网络说课比赛,促进相互交流学习;邀请校外专家作课程思政报告20余次,先后组织15名教师参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研讨班”,20名教师线上参加“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与成果申报专题研讨班”,13名教师赴南京参加“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与成果凝练专题工作坊”。在培训内容设计上,针对性地挖掘时政要素,分模块开展教师教育,在组织培训时以思想政治理论武装和师德师风教育为核心,通过采取专家授课、研讨交流、实地调研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使教师深刻认识课程思政的战略意义和价值所在,更能准确地把握课程思政的实施办法。在研究生导师培训中设置课程思政相关培训课程,提升导师课程思政理论水平。目前已实现学校、学院层面研究生教师培训100%覆盖。

组织研究生授课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与成果凝练专题工作坊

强化研学共同体 协同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构建教师间的研学共同体,通过与本学科、其他学科等不同学科间建立可持续学习机制,共同发掘、梳理所教课程和学科的思政教育元素以及要点,研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入的时机、方式以及学理依据,弥补彼此间知识上的盲点,共享相关数据和资源,互鉴好的经验方法。构建师生间的研学共同体,摒弃以往“教师中心论”的教育理念和做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主动了解教育对象目前的思想状况以及存在的困惑,认真听取学生的诉求,依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让课程思政真正落地见效。通过树立研学共同体意识,将课内课下、课前课后、理论实践统一起来,将专业课、通识课、思政课教师联合起来,协同提升思政育人和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