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书信300余封!两个女孩20年的“两地书”:千里之外,见字如面

“几根傲骨头撑天撑地,一腔赤诚血为国为民。”20年前,在老家密山读初二的邱毓,给《今古传奇·武侠版》寄去了这段文字。她并不是为了交笔友,而是因为囊中羞涩,一个月零花钱10块钱,想蹭本免费的样刊来读。


【资料图】

同样“中二”的武汉女孩胡思帆,在“侠少盟会”里翻到了这句“很金庸”的留言,便写去了第一封交友信,“想诚心诚意地与你交个笔友,不知阁下愿意否?”

两个女孩谁也没想到,此后的20年间,地址换了一个又一个,身边的朋友换了一拨又一拨,甚至连《今古传奇·武侠版》都在去年停刊了,她们却未曾相忘于江湖,至今已互通书信300余封……

“愿这份上辈子修来的友情长青!”今年6月,通信20年整,胡思帆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写道。

邱毓(左)和胡思帆

花哨的信纸上

流淌着“时代的眼泪”

这对“神仙笔友”第一次通信是在2003年6月。

邱毓没想到蹭样刊居然还能有意外收获,她陆续收到了十几封笔友邀约,从中挑选了两个字儿最好看的回信——武汉的胡思帆和一个四川男孩。在写了三四封信后,她与那个男孩断了联系,用现在的话说,因为感觉对方“目的不纯且过于油腻”。

而此时,邱毓和胡思帆,也在书信往来中暴露了各自的“粉籍”:邱毓只看古龙不看金庸,胡思帆只看金庸不看古龙。如果换做今时,两个“唯粉”狭路相逢,八成会在网上掐架,好在书信时代,双方努力地维持着客套和体面,字斟句酌并试着互相了解。邱毓开始看金庸,胡思帆也开始翻古龙,渐渐发现对方看的东西“竟也挺好”。

武汉和密山相隔数千公里,信件一来一回要半个月左右。而且密山不比武汉,离邱毓最近的邮筒,往返一趟要40分钟,尤其是每到寒暑假,不方便返校,邱毓让胡思帆把信邮到母亲单位,再由大人转交。

在一张张花哨的信纸上,两个未曾谋面的女孩写满了各自的喜好和心事,如今看来那些都是“时代的眼泪”。她们聊韩寒和郭敬明,迷恋演“令狐冲”的李亚鹏和演“沈浪”的黄海冰,时而为奇幻将取代武侠而忧心,时而又忍不住狂推《鬼吹灯》。她们会一起探讨“少了黄家驹的Beyond还是Beyond吗?”在信的末尾,偶尔会给对方出个脑筋急转弯:“知道什么是"白骨精’吗?”把信纸倒过来,答案揭晓:“白领+骨干+精英。”

她们也常常分享彼此的校园生活和成长烦恼,诉说考试的压力、吐槽严厉的老师和难搞的同学,鼓励对方“期末考试勇夺第一”。邱毓为胡思帆改名当参谋,胡思帆则是邱毓那篇未完成小说的第一个读者……

中学时代,她们的友情曾面临重大考验。虽然都出生在1989年,但胡思帆出生在5月,邱毓出生在11月,而且学制不同,胡思帆笑道:“当初找笔友想找个同年级的,没想到后来我初中毕业了,她竟然还有个初四要读……”

通信曾受“网络冲击”

反思后决心延续“手写的快乐”

上高中后,尽管学业繁重,胡思帆和邱毓仍在保持通信,她们还曾约好要考入同一所大学,只是事与愿违,后来胡思帆留在武汉上大学,邱毓考到了哈尔滨。

大学时代,她们的通信受到了“网络冲击”。有了手机后,两个人打电话、聊QQ、加微信,通信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少的时候,一年给对方写一封信。眼看这对笔友就要断绝书信往来时,转机出现了。2012年12月的一天,邱毓突然给胡思帆发消息,向她要新的寄信地址。

“我的一个朋友,从外地寄给我一张明信片,收到明信片那天,我特别开心!”邱毓回忆道,这也让她开始反思,决心想把这份“手写的快乐”传递出去,最先想到的人自然是胡思帆。从写明信片开始,两人又慢慢开始恢复通信。

工作后,邱毓在北京,胡思帆在武汉。两个人一个月写一封信,但邱毓每隔几天就会给胡思帆写一张明信片,已经陆续寄了500多张,上面还标注了编号。明信片的留言主要是“看图说话”,看到“大海”,邱毓会胡侃一阵深海恐惧症,看到“猫”,就给胡思帆讲朋友养猫的趣事儿,看到“小羊”,畅想“沸水中滚熟时带着青草气息的膻味”……

有人说,衡量两个人关系是否亲密,不只是无话不谈,而是会从内心有一种分享欲。邱毓深以为然,“我就算出门踩狗屎,都要先拍个照发给思帆”。

其实,两个女孩的兴趣爱好和性格几乎截然相反,一个喜动,一个喜静,一个狂爱香水,一个热衷饮茶,就像她俩的职业,邱毓是英语老师,胡思帆是书法老师。邱毓喜欢追剧,胡思帆则严重脸盲,但对于信里大篇幅的“邱毓甄选”,无论是剧还是书,胡思帆总是欣然领受,“她总能帮我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两个人并肩看世界,视野更宽广”。

某知名书店曾搞过一个“在地球存活10000天”的庆祝活动,胡思帆受到启发,在邱毓27岁生日后的一天,让快递小哥送去了一个蛋糕,上面有她喜欢的芒果和青苹果。

在成为笔友16年后,邱毓和胡思帆才第一次见面。2019年5月,胡思帆去北京参加一个书法培训,由于当天邱毓忙着开会,派母亲把胡思帆接到了家里。胡思帆在邱毓家住了半个月,俩人周末一起逛故宫、吃便宜坊烤鸭,四个月后,她们又相约去共同喜欢的明星家乡重庆旅游……

“我们第三次见面预计是今年年底,地点是武汉。”邱毓向记者透露。

有温度的书信

是“交换日记” 也是“人生书”

她们是笔友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就像邱毓在一封信里写的:“自从我不写日记之后,给你写信大概变成仅有的记录生活的方式。”这一封封信件,既是她们的“交换日记”,也是见证彼此成长的“人生书”。

因为之前丢过信,加上邮筒越来越不好找,近几年,邱毓和胡思帆会把每个月的信件攒起来,凑两三封寄快递。邱毓会在每个月的信封上碎碎念:“还不凉快的9月”“为祖国庆生的10月”“快到年末的11月”“休息的12月”“猝不及防来到1月”……寄信的同时,她还会“远程投喂”。胡思帆说,“每次拆邱毓寄来的包裹,都有种盲盒的感觉,里面有大辣片、卤鸡爪、海带、巧克力……”两个人不仅分享零食,也会互相邮寄最难闻的香水和最难喝的咖啡,并称之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通常,胡思帆会找个空闲的时间,颇有仪式感地泡杯茶,把邱毓的来信一次性读完,她笑道:“邱毓脑回路清奇,总是让人乐而忘忧。”不久前,她把这些年的信件整理出来,按顺序装满了4个文件夹。

“20年的成长和青春都在这了。”胡思帆感慨。

她们几乎每天聊微信,给对方发去“灵魂拷问”:“你今天为赚钱做了哪些努力?”除了向现实妥协,她们似乎也到了为疾病烦忧的年纪。邱毓身体不太好,经常要去协和医院复查,全家人都帮着抢号。而远在武汉的思帆素来有“锦鲤体质”,曾中过演唱会门票和欧洲15日游,邱毓发现,胡思帆帮忙抢到号的次数最多。

胡思帆在整理邱毓的来信

这些日常的、零散的交流之外,她们还是想保留一种“不合时宜”地完整记录和输出。胡思帆分析道:“我们这代人,从小躲在被窝里看小说,纸质情结蛮深的。写信,能让我们透过文字去感受生活,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个小确幸。”

邱毓也一直相信,“书信是有温度的,越是细微的美好,越是需要我们更浓墨重彩地去书写它。”就像她曾在信里分享的:“昨天下班,我骑了一辆小黄车去地铁站,有一辆拉满建筑工人的小三轮从我旁边驶过,他们都穿着白不白灰不灰的背心,一天的劳累在歌声中释放,对,他们在唱歌呢。”

两人相约在重庆游玩(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如今,邱毓和胡思帆不再像学生时那样,在信末写一串英文祝福,而是用各种可爱的小贴纸表达朴素的愿望,而她们也的确做到了,“做一个快乐的大人”“不用奔赴大海,也看春暖花开”……

龙头新闻·生活报 记者:周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