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诵读(父亲节)|镂刻在心上的电话号码(作者:刘美玲)_焦点日报

在文字中相遇

在声音中相知

敬请收听读创/深圳商报“读创诵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朗诵:赵玉(读创/深圳商报主播)

▲点击小三角收听

镂刻在心上的电话号码

作者:刘美玲

早上,走在上班的路上,不知为何,突然就想起那一个熟悉的电话号码来,想起以前拨打这个号码的一些事情。

父亲在世时,和母亲住在村子里,家里一直保留了原来的座机。每次想家时,就拨打那串熟悉的电话号码。

记得多年前,有一次过母亲节,我中午时打电话给母亲:“姆妈,今天是母亲节,祝您母亲节快乐,健康长寿!”母亲在电话那头清了清嗓子,一迭声地打着哈哈:“啊,还有母亲节啊?好,好……好!快乐,快乐!也祝玲玲在外面顺利,快乐啊!”

“还有母亲节啊,怎么没听说过父亲节呢?”这是父亲的声音,很明显,父亲在吃醋,语气里透出些失落。“瞧你这个样子,怎么像个小孩子一样?女儿打个电话,你也吃醋。”母亲半嗔半笑地打趣着父亲。

“姆爸,是有父亲节的,过段时间就是父亲节了,到时候我早早打电话给你,多送几个祝福给你啊,祝你天天快乐!天天健康!”我安慰着电话那头的父亲。“好,好,没事,我只是问问。”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而我感觉在隔着千山万水,通过电话与乡下的父母在演一台话剧,每一次都很温暖,安心,相同又不同。

记得2008年冬天,湖南下大雪。我牵挂着住在乡下木房子里的父母,恨不得飞回父母身边,心里满是不安,几次打电话给家里。

“玲子,我和你爸没事,放心吧。早上起来,家里的雪深到膝盖了,压水井都结了冰,揺不出水来。幸好我昨晚装了两瓶开水,用开水浇化了冰,今天才有水喝。”

“哦,家里还有木炭吗?米呢,菜呢?”我还是不放心。

“这些都有了,多亏了院子里的邻居们。庄门前老四人蛮好,每次他自己碾米了,也给我们碾好,送到家里来。还有前几天赶集,人根本走不动,但你表叔他们,给我们送来了白菜、萝卜,还有一些鸡蛋。木炭也有了,是白马庙你爸的学生送来的……唉,都是好人!”母亲在那边慨叹不已。

听着母亲的叙说,我的心情是极复杂的。父母一共生育了四个孩子,小时候,我们四姊妹天天像麻雀仔一样围在父母的身边。虽然物质匮乏,但从不缺少疼爱和温暖。长大后,我们却为了各自的生活,各奔东西,在父母最需要照顾时,没能陪伴照顾他们。每每想起这些,我就很不安,很愧疚,也常失眠。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此话一点不假!关键时候,给我父母关爱和照顾的都是我的乡亲,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每次听母亲说起他们的点点滴滴,我都不可避免地充满感动和感激。

后来,父亲不幸中风,我们建议请人帮忙照顾父亲,可一向勤劳坚强的母亲不同意,她说她还能行,由她独自照顾父亲。于是,我的电话打得更勤了。而每一次打电话除了问候父母,聊聊家常外,都会听到母亲说起乡亲们对我父母的各种帮助:逢赶集时,白马庙的一些乡亲,会将我母亲需要的东西从集市上捎到我母亲的手上,大米会有邻居碾好倒入米桶里,更会有四季时蔬摘了送到我家的厨房里,父亲摔倒了,不管是谁看到了就会马上扶起我的父亲……

电话里,母亲不厌其烦地叙说着家里的事、村里的事、心上的事。我耐心听着,怀了感恩愧疚的心仔细听着,乡亲们的好如雨水一样一点一滴落在我的心上。

2010年三月,父亲不幸过世,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后,我们又各自散了。母亲坚持在家呆了差不多半年后,也去了弟弟家生活。家里那串打了好多年的电话号码,一年后也停了机。而我回深圳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无法从失去父亲的痛苦里走出来,伴随着失父之痛的就是严重的失眠。

四周一片静的黑夜里,我常瞪眼到天亮。刻在心上的那串电话号码,我无数次地想拨打出去,想像着电话拨通后,远在湘西的那个木房子里,父亲还会在他的书桌上拿起电话,还会惊喜地叫我的乳名,问我在外面过得好不好,孩子们听不听话,叮嘱我过年的时候带着孩子早点回家……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当我懂得珍惜,有多少人早已不在。至今,那个熟悉的电话号码早已如一枚浸透印油的印章,镂刻在我的心上,成了珍藏的一组情感密码。

【作者简介】刘美玲,笔名玲子,湖南绥宁人,现居深圳。深圳市作协会员,国家图书馆儿童阅读指导老师,中小学生读写指导老师,《小小作家》特邀编辑。先后从事过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社区服务等工作。业余时间喜欢读书、写作、种花、品茶。笔随心动,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散文、诗歌等作品约十五万字散见于《南方都市报》《邵阳日报》《宝安日报》《临沂日报》等各种杂志和网络。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