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泉港区:为集体经济“强筋壮骨”_焦点简讯

厦门网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记者黄琼芬 通讯员 郭菲凡 林弘梫)

乡村要振兴,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重要支撑。泉州市泉港区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因地制宜推行“四型五式”工作机制,通过联片发展、培育新的集体经济增长点,推动辖区各村立足资源探索发展路径。目前,泉港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43.3万元,20万元以上村达100%,50万元以上村30个,超百万元村7个。


(相关资料图)

联片带富,91个村协同发展

从市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成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泉港区界山镇玉山村用了两年时间。

玉山村位于界山镇东南面,与涂岭镇白潼村、南埔镇塘头村相邻。受地理位置和土地资源限制,发展相对滞后,村集体经济薄弱,2019年村集体收入仅7.5万元。

为改变玉山村的状况,界山镇引导东张村与玉山村组建联村党总支,东张村党支部书记陈志成担任东张玉山联村党总支书记,东张村村委会主任陈庆友挂职担任玉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彼时,东张村已是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2020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2.8亿元,村集体收入6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6万元。

“组建东张玉山联村党总支后,我们结合东张村的好经验好做法,因地制宜为玉山村规划了发展思路,发展壮大玉山村集体经济。”陈志成说。

成立蜂蜜、黑山羊、龙眼等合作社,扶持村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经营业;成立东玉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带动玉山村闲置劳动力就业,并为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10万元;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增加农业合作社创收项目,引导闲置劳动力到东张村企业就业,帮助玉山村村民人均年收入提升到1.2万元……

通过项目联推、产业联动、资源联享等方式,2020年,玉山村村集体收入增加到21.3万元,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村集体收入达50万元以上。

在泉港区后龙镇金腊养殖场,养殖池内鱼虾肥美。“养殖场面积950多亩,现有标准化养虾池6个,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左右。”养殖场场长陈春明介绍。

早年,这片养殖场由后龙镇的东山、涂坑、后墘、后田、许厝和峰前等6个村各自分区域生产,效益不高。为实现村集体资产和资源保值增值,后龙镇集中6个村的集体资产,通过改造提升、引进设备,建成标准化、设施化、生态化规模养殖场,引进专业养殖企业成立金腊养殖有限公司进行经营。

后龙镇党委还指导6个村与金腊养殖有限公司结对共建,成立水产养殖产业党建联盟。村集体以饲养池入股的形式参加分红,每年各村集体按照出资比例可获取分红10万~40万元。目前,6个村因联合共建而受益,村集体收入均超过35万元。

近年来,泉港区因地制宜,推行“村村联带、村企联建、村社联营、村政联创”四种联片带富模式,先后成立村村、村企、村政等联合党组织23个,实施联动项目125个,实现91个村协同发展、联片振兴。

整合要素,培育增收新增长点

搭乘客渡船前往泉港区南埔镇惠屿岛,远远便可望见岛上鳞次栉比的居民小楼。待到登岛,一个以海水养殖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海上桃源”便展现在游客眼前。

作为泉州市唯一的海岛村,惠屿岛面积仅2万平方米。数十年来,岛上的渔民向海而生、耕海牧渔,发展相对滞后。水乡渔村实现“逆袭”,得益于产业链条的延伸。

“为推动海岛发展提质升级,近年来,在创建和美海岛过程中,我们不断打造集滨海旅游、渔家体验、非遗和文化创意于一体的‘渔旅’融合产业链,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20万元。”惠屿村党支部书记肖清林说。

惠屿村以村集体企业惠屿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载体,通过公司化运营,将周边海域1万多亩的传统海上养殖基地进行改造提升,打造集养殖、垂钓、休闲、餐饮、海洋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海上生态休闲养殖体验中心。目前,全村共发展海带养殖近1万亩、鲍鱼养殖5000多口,海参养殖1200多口、牡蛎养殖800多亩,年产值2亿多元。

惠屿村还创新打造“清风·惠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九大项目,打造“邂逅惠屿”“镜天映海”“松风岁月”“波浪栈道”等一批景点,逐步建成惠屿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园。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惠屿村年吸引游客20多万人,年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带动旅游收入近2000万元。

山腰街道普安村通过产业带动,建设55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近4万元;涂岭镇前欧村深化资产盘活,将交通枢纽大楼、文明礼堂、旧村部等闲置楼宇店面盘活出租,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为破解村集体资源资产主要用于发包、出租等单一发展模式,泉港区积极培育新的集体经济增长点,全面推广“资源开发、资产盘活、资本运营、产业带动、服务创收”五种村集体增收方式。引导各村党支部整合盘活项目、土地、资金等产业发展要素,做长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

“日前,我们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四型五式’工作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高位统筹区域资源要素,在人才聚合、资金整合、机制融合上下足功夫,打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泉港区委组织部林云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