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96岁老人张捍华:义务守陵28年,把烈士陵园当成“家”


(资料图片)

又是一年清明,沛县革命烈士陵园又迎来了一批前来瞻仰革命烈士的学生,96岁高龄的张捍华和往常一样,步履蹒跚地走到张堤口战斗七十二烈士墓前,轻轻触摸着墓碑,向孩子们讲述了那段他曾经亲历的故事。28年来,他把烈士陵园当成自己的“家”,把宣扬、传承革命精神当成自己的事业,用实际行动坚守着自己“陪伴革命烈士,把革命精神传承下去”的诺言。

“1941年1月22号凌晨,有一特务连进驻沛县鸳楼张堤口村,当即被十倍于我军的日伪军团团包围,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张捍华老人声情并茂地给前来参观的学生们讲述了张堤口战斗的故事。张堤口战斗发生时张捍华年仅13岁,他亲眼目睹了八路军115师黄河支队特务连同日伪军拼死激战的过程。时隔80多年,回忆起当初残酷的战斗场景,张捍华仍然历历在目,说起革命战争年代亲历的故事,老人的嘴唇都在颤抖。

1967年8月,沛县在张堤口战斗遗址上建成鸳楼烈士陵园,七十二烈士的遗骨被迁至陵园。时光荏苒,1995年从中学校长岗位退休后,张捍华毅然来到沛县烈士陵园,成了这块孤寂地带的“守护人”。他经常来烈士陵园打扫卫生、拔草护绿、做讲解员,每次来他都要坐在七十二烈士陵墓前,和埋葬在那里的烈士聊聊天。

2010年,沛县扩建烈士陵园,将全县散葬的革命烈士搬迁到陵园安葬。张捍华申请后继续担任义务管理员,他一日又一日重复着同样的工作,陪伴着1621名烈士。张捍华说,这些都已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令他内心宁静安详。如果说最初的坚守是出于对英雄的缅怀与敬仰,到如今则已然成为一种割舍不下的情怀。后来,张捍华曾写下:“生为烈士献终生,死入黄泉不分离”以此表明自己终身守卫烈士陵园的决心。

28年来,张捍华把烈士陵园当成自己的“家”,把宣扬、传承革命精神当成自己的事业,许多市民群众、烈士后人来烈士陵园扫墓时,总能看到张捍华老人悉心守护陵园的身影,大家都对他表示由衷的钦佩和感谢。

如今,张捍华守护28年的烈士陵园已成为市级党员教育实境课堂,每年的清明节等重大节日,前来瞻仰革命烈士的市民特别多,张捍华老人总是手握话筒,讲述张堤口战斗、革命烈士英勇事迹以及沛县革命斗争史。如今虽已年近百龄,但张捍华经常表示,如果身体条件允许,他会一直守护在烈士“老哥哥们”身边,把他们当年的英勇事迹讲述出来,把烈士们不怕苦不怕死、坚守理想信念的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赵天

通讯员 苗永乐 张莉

照片 吕伟

校对 盛媛媛